網 球 知 識

重要的國際網球賽事

何謂四大滿貫?

四大滿貫是一年一度網球賽事中最重要的四次比賽,即澳洲網球公開賽(澳網)、法國網球公開賽(法網)、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溫網)、美國網球公開賽(美網)。

1. 澳網 (澳洲網球公開賽)

澳洲網球公開賽是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也是四大滿貫賽事中每年最先登場的,通常於每年1月的最後兩個星期在澳洲墨爾本舉行。澳洲公開賽自1905年創辦以來,至今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不過與另外三項四大滿貫賽事相比,澳網還是最年輕的。賽事目前由澳洲網球協會(Tennis Australia)主辦。

賽事歷史
1904年澳洲紐西蘭的網球機構官員決定成立澳大拉西亞草地網球協會(the Australasian Lawn Tennis Association)負責籌辦每年一屆的澳大拉西亞錦標賽Australasian championships)並共同組隊參加戴維斯杯的比賽。1905年11月,首屆澳大拉西亞錦標賽在墨爾本聖克爾達路(St Kilda Road)亞伯特公園(Albert Park)內的倉庫老闆板球場(Warehouseman's Cricket Ground)的舉行。當時總共有17名男選手參賽,最後羅德尼·希斯(Rodney Heath)奪得了男單冠軍。

澳大拉西亞錦標賽最初一直是在澳洲和紐西蘭兩國的主要城市之間輪流舉行,直到1922年紐西蘭退出澳大拉西亞草地網球協會成立自己的網球協會。同年,賽事還增設了女子組和混雙的比賽,瑪格麗特·莫爾斯沃思(Margaret Molesworth)成為澳網歷史上首位女單冠軍。1927年,賽事更名為澳洲錦標賽(Australian Championships)。1941年1945年因二戰關係,並沒有舉辦。在1968年網球職業化後,澳網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並於1969年正式更名為澳洲公開賽(Australian Open)
自從1905年舉辦首屆比賽以來,澳網曾先後在墨爾本雪梨阿德萊德布里斯班珀斯紐西蘭等6個地方舉辦過。後來由於各界對比賽地點不確定的非議日漸高漲,1972年,賽事組織者決定將比賽固定在一個能夠吸引最多的贊助商和觀眾的城市舉辦。結果澳網再次回到並永久落戶於其誕生之地墨爾本。接下來的16年裡,澳網一直是在墨爾本庫揚草地網球俱樂部(the Kooyong Lawn Tennis Club)的場地上舉辦的。

1977年,澳網由通常的1月改到12月舉辦,使得在那一年舉辦了兩屆比賽。但由於緊鄰聖誕節,賽事時間的改變並沒有起到預先設想的效果,所以到了1986年,原定於年底比賽推遲到第二年1月舉辦。後來這一賽期一直沿用至今
隨著賽事規模的不斷擴大,庫揚的場地已經不能滿足比賽的要求。1988年,政府斥巨資在墨爾本中央商務區南邊的墨爾本板球場旁新建的費林德斯公園(Flinders Park)網球中心正式啟用,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觀眾人數大幅攀升,有超過26萬名觀眾親臨現場觀看比賽,而前一年在庫揚網球中心這一數據僅有14萬人。也正是在啟用新場地後,澳網才由草地改為現在的硬地球場。1996年,比賽場地再次擴大,並更名為墨爾本公園。2000年,為了紀念澳洲網球英雄,歷史上唯一一位兩度實現真正的大滿貫羅德·拉沃(Rod Laver),中央球場被命名為羅德·拉沃競技場。而在2003年,中央球場旁的1號球場又以澳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網球選手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的名字命名為瑪格麗特·考特競技場。澳網中央球場獨特之處在於它有一個可移動的頂棚,可以根據需要在下雨或是高溫等惡劣天氣情況下使用。這也使得澳網成為四大滿貫中唯一能夠在室內進行比賽的賽事

在澳網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澳洲選手獲得了1980年代之前的歷屆比賽的大部分冠軍。特別是在1960年代澳洲網球的黃金時期,羅德·拉沃羅伊·愛默生(Roy Emerson)和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三人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冠軍頭銜。但是自從1988年澳網進駐墨爾本公園以來,至今還沒有澳洲本土選手獲得過澳網男女單打的冠軍

2005年,澳網度過了其百年生日。不過這是歷史上第93屆比賽,其中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停辦了8年,1977年舉辦了2屆,而1986年又停辦了1年。百年澳網的比賽總獎金達到創紀錄的1910萬澳元,其中男女單打冠軍獎金為120萬澳元

 

2.  法網 (法國網球公開賽

法國網球公開賽(法語Internationaux de France de Roland-Garros英語French Open)是5月中到6月初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一項大滿貫網球賽事。法網固定在著名的羅蘭·加洛球場舉行,是每年繼澳網之後,第二個登場的大滿貫系列賽,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紅土賽事。相較於其他大滿貫賽,法網的最大特色在於紅土球場的慢速性質,利於底線對抗。此外,男單比賽打滿五盤時,決勝盤不以搶7tiebreak)定輸贏,動輒3.4小時的比賽時有所聞,故被認為是最需要體力,以及過人毅力的一項網球賽事。

 

法國網球公開賽1891開始舉行時,只是法國國內的錦標賽,女子賽事則首見於18971912,法網決定不用一般場地(當時網球場以草地為主),改以「紅土」作為比賽用地。原本,法網只開放給本國球員參賽,直到1925才對外開放,成為國際性的賽事。

1928,現今法網的比賽場地:羅蘭·加洛斯球場法語Stade de Roland Garros英語Roland Garros Stadium)正式落成,位置在巴黎西南方。當時正值法國「四騎士」(Rene LacosteJean BorotraHenri CochetJacques Brugnon)為國家贏回第一座戴維斯盃Davis Cup),法國一方面為了象徵網球蓬勃發展,同時為了備戰來年的比賽,故特地興建該球場。並將球場命名為羅蘭·加洛斯,以紀念第一次大戰中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

1968,法網同時對職業及業餘選手開放,成為四大滿貫賽中最早進入公開年代(Open Era)的比賽。開賽至今已逾百年的法網,與溫網一樣是世界網壇上歷史悠久的經典賽事。過去除了兩次世界大戰被迫停賽11年之外,其餘均是每年舉行一屆。

 

70年代末~80年代是網球運動的光輝期,不少網壇巨星都在法網留下輝煌的紀錄,其中瑞典名將柏格Björn Borg)的6屆男單冠軍讓人難望項背。以及後來的冠軍韋蘭特Mats Wilander)、蘭道Ivan Lendl)、2008年甫於法網正式退役的巴西名將庫爾滕Gustavo Kuerten)等人,都在羅蘭·加洛斯球場完成一場場經典的戰役,以傲人的戰績寫下法網的歷史。2005年,年僅18歲的拿度(納達爾)Rafael Nadal)第一次參賽便順利封王。此後,他從未在法網賽輸過一場球,於0508年完成四連霸,獲封紅土之王。

女單部分,同樣產生了幾位偉大的冠軍。包括7屆法網女單冠軍,數量笑傲男女選手的艾華特Chris Evert),當年她與拿華蒂露Martina Navrátilová)之間的爭霸堪稱網壇一大盛事。繼起的一代球後嘉芙Steffi Graf)亦6度捧起後冠,以及第1位達成法網女單三連霸的莎莉絲Monica Seles)。進入到21世紀女子強力網球蓬勃之際,軒寧(Justine Henin)以她單薄的身軀在五年內奪取四次女單后冠(包括0507年的三連霸)。08年開戰前夕她選擇退休,由伊雲諾域Ana Ivanovic)繼承海寧的法網冠軍頭銜並登上世界第一。

法網雖由國內錦標賽起家,百年後儼然已成為全球最具傳統、最富盛名的紅土賽事。觀察地主選手的表現,戰後至今僅有5次由法國選手奪冠,最近一次是2000皮爾絲Mary Pierce)的女單冠軍,男子球員更前溯至1983年的諾亞Yannick Noah)。

 

近期,能在羅蘭·加洛斯球場捧起冠軍獎盃的男子球員,大部分都來自拉丁語系國家,尤其集中在西班牙阿根廷巴西選手身上,包含現任冠軍、六連冠的拿度(Rafael Nadal)。到目前為止,他也是法網史上唯一一人參賽奪冠率100%的球員。

 

場地特色

相較於草地與硬地,法網的紅土球場具有減緩球速、旋轉強烈、產生高彈跳的特性,讓球員有多一點回擊時間。因此,對許多速球型選手來說,場地會降低他們發球的威力與速度優勢,要發出直接得分的球並不容易,迫使他們必須先跟對手來回擊球,再藉機得分。所以,紅土比賽對球員體能與意志力的要求更高,移動迅速且範圍廣、耐心對峙、低失誤的穩定表現,是紅土作戰的關鍵。一般而言,防禦型底線型球員在紅土的表現較為優異。

受限於場地特性,使得不少以發球上網為主的網壇名將,視法網紅土球場為最大難關。包括:瑞典名將艾保Stefan Edberg)、德國金童碧嘉(Boris Becker),以及生涯勇奪14座大滿貫賽事冠軍的森栢斯(Pete Sampras),都獨缺法網,無緣達成職業大滿貫,亦增添了法網的傳奇性。

 

法網至今成為唯一沒有設置鷹眼的大滿貫賽事,原因可能是沒有這個必要,網球落點清楚印在紅土上,無需依靠鷹眼的協助來判定網球是否出界。此外,法網亦成為唯一還沒有設置天幕的大滿貫賽事。近年,法網時常受天雨影響,不少賽事都被迫途中腰斬或延期,引起不少球手的不滿,最終要求法網儘早安裝天幕。法網亦沒有在球場安裝大燈,因此並沒有賽事於夜間進行。有時,因為球賽超時,在光線不足的時候被迫延賽至另一天,這對球手的影響是蠻大的。

 

3.  溫網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Wimbledon Championships)是網球運動中歷史最長和最具聲望的賽事。錦標賽通常舉辦於67,是每年度網球大滿貫的第3項賽事,排在澳洲公開賽法國公開賽之後,美國公開賽之前。整個賽事(大滿貫賽事中唯一使用地球場的)通常歷時兩周,但會因雨延時。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男女混合雙打比賽在不同場地同時進行。溫布頓還舉辦有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的青年比賽。此外,溫布頓還為退役球員舉辦特別邀請賽,如35歲及以上的男子雙打、45歲及以上的男子雙打和35歲及以上的女子雙打比賽。

溫網於1877首次於全英草地網球和門球俱樂部All England Lawn Tennis and Croquet Club)管理之下在溫布頓Worple路附近的一塊場地舉行。當時僅有男子單打比賽。到了1884,全英俱樂部增加了女子單打和男子雙打比賽。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在1913加入。錦標賽在1922搬到了如今的Church路的場地。如同其他3項「大滿貫」賽事,溫布頓在1968網球公開時代到來之前,只對頂級的業餘選手開放。英國人對錦標賽甚為驕傲,但它也是其民族苦悶和幽默的來源:英國男性自1936佛瑞德·佩里Fred Perry)之後再未獲得過單打冠軍;而最近一次英國女子單打冠軍則是在1977維吉尼亞·韋德Virginia Wade)。

比賽場地

主要球場叫做「中央球場」,是舉行決賽的地方。由於比賽過程中倫敦天氣的不可預知性,球場配有可摺疊的屋頂,預計到2009完工。一號球場在1997經過一次大型重建,由比鄰中心球場的原址搬到了一個新的可容納更多觀眾的專用場地。原來的一號球場據說擁有獨特的氛圍,是許多選手的心愛之地,所以有很多人對其移址感到悲傷。一號球場通常舉辦一些非常重要的比賽,如單打的八強,它還擁有一座外置的巨大螢幕,用來讓聚集在場外韓曼山上觀戰的球迷欣賞比賽。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球迷在這塊山坡上為衝擊冠軍的本土球員加油助威,但是遺憾的是,1936年之來,英國的球員再沒有舉起過冠軍獎盃。

二號球場擁有「冠軍墳墓」的稱號,因為在此地進行比賽的種子選手通常被排名較低的對手所淘汰。曾經的受害者包括了安德列·阿格西羅傑·費德勒皮特·山普拉斯,在2005的第一輪還差點將蒂姆·韓曼Tim Henman)拉下水

綠色和紫色是溫網的傳統代表色,而參賽的選手須穿著「白色」的球衣,是四大滿貫賽中唯一有規定球員衣著顏色的。此外,女選手在整個賽事中,其姓之前被冠以「小姐」或「夫人」(如主裁判宣報比分時),而男選手則直呼其姓。

比賽於每年8月第一個週一之前6周舉行,歷時2周。從傳統上講,賽事中的周日無比賽。但歷史上有3次周日(最近一次為2004),因天雨而被迫舉行比賽。第一周內舉行早期賽事,而第二周則舉行「16強」、八強、準決賽和決賽。

男子單打冠軍將獲得一座18英寸高的鍍金獎盃。女子單打的獎品一個為直徑約19英寸的銀盤,通常被稱作「Rosewater Dish」或「Venus Rosewater Dish」。還有其他一些活動獎品。2008年比賽的獎金(雙打獎金將被平分)為:

男子單打:750,000英鎊

女子單打:750,000英鎊

男子雙打:222,900英鎊

女子雙打:222,900英鎊

混合雙打:90,000英鎊

對於比賽觀眾,草莓奶油是他們在觀看比賽期間的傳統零食。此外,對於觀眾著裝規定雖然已經有所減少,但是比賽時男性觀眾依然不能穿著短褲,女性則不能戴帽子,因為這樣可能阻礙後排觀眾的視線。

下雨也幾乎已經成為溫網的一項傳統:幾乎每年的溫網都必定會碰上雨天;而且由於是草地球場,一旦下雨必須由球童們拉起雨罩保護球場,這也成了一項年年上演的經典畫面(雖然在可摺疊屋頂完工後,中央球場將不會再受下雨影響)。

 

4.   美網(美國網球公開賽

美國網球公開賽(U.S. Open)是每年度第4項也是最後一項網球大滿貫賽事,通常在8底至9初舉行,賽事共分為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男女混合雙打五項,並且也有青少年組的比賽。自1978開始賽事在紐約USTA國家網球中心舉行。目前男、女單打的冠軍都可獲得高達1百萬美元以上的獎金。

 

美國網球公開賽起初是由二項不同的賽事而來:男子賽事和女子賽事。第一屆的比賽(僅男子比賽)於18818月首次於 Rhode Island Newport Casino 舉辦,賽事名稱為 U.S. National Singles Championship,只有屬於美國國家草地網球協會(United States National Lawn Tennis Association)會員的俱樂部能獲准參加比賽。

1900 U.S. National Men's Doubles Championship 首次舉辦。比賽分別在美國東、西部舉行,以角逐出最佳的隊伍(地區冠軍)。而後這些隊伍將參加play-off,獲勝者將可和衛冕冠軍進行比賽。

 

在男子賽事舉辦了6年之後,第一屆 U.S. Women's National Singles Championship 1887 Philadelphia Cricket Club 舉行,之後又於1889舉辦了 U.S. Women's National Doubles Championship。首次的 U.S. Mixed Doubles Championship 也伴隨著女子單打和雙打而展開。

 

1968開放年代」開始時,上述五項賽事合併成為「美國公開賽」,比賽於紐約市 Forest Hills West Side Tennis Club 舉行。從1968年開始,這項賽事開放給所有的職業選手參加。當年有96名男子選手和63名女子選手參賽,總獎金為100,000美元。1978,比賽場地從 Forest Hills 移至現今位於 Flushing Meadows 的場地(USTA國家網球中心)。

 

亞瑟·阿什球場

主要球場為有23,000個座位的亞瑟·阿什球場Arthur Ashe Stadium),以1968年贏得男子單打冠軍的著名非洲裔美國網球選手亞瑟·阿什命名。亞瑟·阿什在1993死於愛滋病,原因為他在接受心臟手術時因輸血而感染的。2號球場路易士·阿姆斯壯球場Louis Armstrong Stadium),在亞瑟·阿什球場落成前為主要球場。所有球場均為硬地球場,這也使得美國公開賽的比賽球速總是非常地快。

 

美國公開賽有一獨特的地方,就是它是僅有的大滿貫賽事在大部分球場設有照明設備。這意味著電視轉播能夠延伸到晚上的黃金時段以增加收視率。甚至因此女單決賽由星期六下午移至晚上,就是為了能有更好的收視率。

2005,美國公開賽和所有的美國公開賽系列賽的球場都採用藍色內場和綠色外場以顯示同一性,並為了更容易看清楚球。這項改變使得球員和觀眾都有了各式各樣的反應。很多球員說,藍色的場地並不能使球看得更清晰。

 

網賽日程:

1  澳網

2  太平洋壽險公開賽 (印第安泉大師賽Indian Wells TMS, Pacific Life Open)

3  邁阿密大師賽(Miami TMS, Nasdaq-100 Open納斯達克100公開賽)

4  蒙地卡羅大師賽摩納哥蒙地卡羅

5  羅馬大師賽(Rome TMS, Telecom Italia Masters Roma)

6  漢堡大師賽(德國Hamburg TMS)

7  法網(Roland Garros)

8  溫布頓網球錦賽(Wimbledon)

9  瑞士Gstaad(Gstaad, Allianz Suisse Open Gstaad)

10  加拿大大師賽(羅傑斯杯Canada TMS, Rogers Masters) Toronto

11  辛辛那堤大師賽(西南財團大師賽Cincinnati TMS, Western & Southern Financial Group Masters)

12  馬德里大師賽西班牙馬德里

13  美網(US Open)

14  BNP巴黎大師賽

15  ATP年終賽(Tennis Masters Cup)

回到頂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