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練習與實戰

原道教太極功夫自衛為主,後發制人,借力打力。慢﹑圓﹑柔之中內含「氣」﹑「勁」。柔中帶剛。 太極功以鬆功主導一切,整勁貫串發化,旁觀者描述只及外觀及該人個人太極層級。

太極拳行拳時講究鬆沉圓活,用於實戰如何展現特點,主要後發制人,注重觀察瞭解對手(聽勁),通過引導而不是抵抗對手的發力,和改變佔位來使對手的進攻落空,同時讓對手暴露弱點,然後自身蓄力和發力進行反擊。

聽勁的基礎建立在掤勁上,沒有掤勁,聽勁很難聽得明;若掤勁夠強,則聽勁會十分明顯。 太極功以鬆體感自然,掤勁旨在中定。

練習要旨

必須首先從身法(武禹襄的八條身法)著眼,并且要由內及外。
身法是太極拳理論的主要內容之一。身法在教或練的過程中,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此,對身法必須要求嚴格。練習太極拳,不要說達到精湛的功夫,即使是基本功夫,也不可能一蹴即得。所以在教或練的過程中,必須大上致分為两個階段。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是練外,就是先學習拳架,注重身法。但是八條身法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掌握的。要先選擇一兩條作為 ( 練習 ) 重點,練熟之後,再逐步增加。上下肢與身法的配合也極重要,因為配合得不好,會直接影響身法。上肢的配合還比較容易掌握,而下肢因為既要支持著身體的穩定,又要顧及分清虛實,對初學者來講,就更覺困難些。練成這八條身法之後 (頂頭立腰、沉肩墜肘、周身放鬆),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靈活、協調,動作一致,才能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亦稱內勁。先要以意識作指導,漸漸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 。由外形至內形,由氣粗到氣精。然後無外無內,無粗無精(做好一層再一層),渾然皆忘。練到這種境界,(練習者)才能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上,攀登太極拳藝的高峰。對於淺嘗輒止和憑空立異的人,是不足為(效法)的。

騰挪與閃戰

騰挪與閃戰是身法的總法,也是技擊攻守的心法,太極拳的所以能以小力勝大力,
以弱勝強,以手慢勝手快;所謂四兩撥千斤與耄耋之禦眾,都是運用騰挪與閃戰的
功效。要想做到騰挪與閃戰,先要做好涵胸與拔背,裹胯與護肫,提頂與吊襠三對
身法,否則就不能發揮效能。倘使不能做好涵胸與拔背,那就對於敵來之勁不能運
化,而自己的勁不能蓄足。倘使不能做好裹胯與護肫,那就口輕浮,胸背橫氣填
塞,腰勁因之亦下不去,就不能氣歸丹田,呈上重下輕之象。倘使不能做好提頂與
吊襠,那就不但不能做好丹田之氣可集可發,也破壞了太極拳最要原則立身中正。
所以上面的三對身法,有一對做得不相稱,也就不能發揮騰挪與閃戰的效能。因之
這身法八項成為四對,要相互地運用,才能發揮莫大的功能。

身法要在平時練拳時注意,到了應敵時才能應用,身法前面的六項,方法比較明
顯,容易把握;至於後面的騰挪與閃戰兩項,比較抽象,要在練拳時去領悟意會,
要多琢磨。譬如說練拳時氣勢要騰挪,要有鼓蕩之意,這是何等的令人難於捉摸的
事。虛實要分清,是容易懂的,但是要虛足與胸部有相吸相系之意,才不致偏浮,
實足並不站煞,精神要貫注於實腿之股,來支持全身的重量,並且要有上提之意,
這樣就有虛中有實和實中有虛之意。上面兩手要與腹部相吸相系之勢,兩手要由鎖
骨來管制,要有騰挪之勢,才能有圓活之趣。這樣在步法和手法上都有氣勢騰挪之
意,就可以實此以虛彼,虛此以實彼,精神團聚而不散漫,一氣貫串而無斷續。這
樣才能虛實靈換圓活,而最要者在於所謂動靜之機的將動未動時,而已有動意,那
在身法氣勢上就能有活潑潑地的騰挪了。能夠體會了騰挪,那就能懂得虛虛實實,
實實虛虛的妙用,功夫愈練愈細巧,臨敵就能避實就虛,敗敵於不知不覺中,即所
謂︰「騰挪乘虛任意入。」

閃戰是在騰挪虛實靈換圓活之下,避實就虛,不與來力頂撞,似挨非挨,突然間把
力點、角度、方向轉換,迅速地發出一種富於彈性的抖動,動度極小,這時手眼身
步相順相隨,一氣呵成,勁向前發,迅若雷電,一往無敵,是以小力勝大力,使對
方有力而無所施其技,是驚戰之法,就是陳溝陳王廷拳法總歌所說的︰「閃驚巧取
有誰知」,也是陳鑫所說的︰「虛籠詐誘,只為一轉。」這樣能使敵力落空,而我
以小力勝之,所謂︰「閃戰空費拔山力。」

騰挪閃戰是我國武術上乘功夫高深的技巧,為武術之魂魄。姜容樵著「形意母
拳」,在形意拳之魂魄章內言︰「魂魄者,拳術中攻守之用法,天然之能力,演式
之秘訣也。攻守用法,天然能力,皆進取防守,閃展(戰)騰挪,剛柔虛實,隨機

變化之謂也。」讀此亦可知騰挪閃戰之於武術之重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