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青山採菠蘿
路線詳情 |
輕鐵青雲站、青山寺、青山頂,菠蘿山、山景邨。 |
起點交通 |
輕鐵青雲站,或搭乘巴士57M、66X或258D於輕鐵青雲站下車。 |
終點交通 |
輕鐵石排站 |
全長約 |
9公里 |
需時約 |
7小時 |
難度 |
地形圖
行程表
青山禪院,位於的青山東麓,與八鄉凌雲寺及元朗靈渡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青山禪院的東面有青山寺徑通往屯門市區;而經寺旁的孝思徑和青山徑則可直上山頂旁的韓陵片石亭。
青山禪院創建於一千五百年前的東晉末年,亦是「新安八景」之一的「杯渡禪蹤」所在地。杯渡禪師是劉宋時期的人,相傳他喜歡坐一隻大木杯雲遊四海,故名「杯渡」。
最初的「青山禪院」,衹是一塊岩石及一間茅屋而已。「青山禪院」內,有一個「杯渡岩」,是一個大岩洞,岩洞內有一平石,是杯渡禪師最初到青山居住的地方,岩洞上的平石已建成一座小廟,廟額書「杯渡禪師」四字,這就是最初的「杯渡廟」。小寺廟旁邊,尚有一座一千年前的「杯渡」大石像。據說是由杯渡禪師的徒弟所建,並搭茅屋於岩洞前,作為寺廟。到了唐朝末年,廣東省裏的小諸侯國稱南漢,當時南漢帝於大寶12年(969年,北宋開寶二年)封「青山」為「瑞應山」,並命人雕塑杯渡禪師的神像,在山上供奉,開始建一間「杯渡寺」,這是「青山禪院」的前身。其後曾多次重建。
至1829年屯門陶氏族人在「杯渡岩」附近興建青雲觀。自1914年青雲觀委任陳春亭為主持後,本信奉先天道的陳春亭開始收購附近土地及準備擴展道觀,在1918年,陳春亭中途歸依佛教,遠赴寧波禮天台宗諦閑法師座下出家,受三壇大戒,法號顯奇,將原有的擴展道觀計劃終止,轉移在青雲觀旁興建佛寺,青山禪院建築工程到1930年才告完成。青山禪院現與凌雲寺及寶蓮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三寺法師(青山寺顯奇法師、寶蓮寺筏可老和尚和凌雲寺妙參法師)共約三年一度輪流傳戒,確立「三山開戒」模式。
1. 專業教育學院
輕鐵青雲站上天橋 |
沿楊青路前進 |
經過專業教育學院 |
進入青山寺徑 |
2. 青山寺
青山寺大致包括三組建築群。參拜路線可以從牌樓開始,經過山門、菩提薩埵殿、護法殿、大雄寶殿、宿舍、功德堂、客堂、膳堂、不二法門、觀音閣及居士林。
前往青山寺 |
青山寺 |
杯渡遺蹟 |
離開青山寺繼續登山 |
青山寺 |
登山路徑 |
後段石路頗崎嶇 |
後段石路頗崎嶇 |
3. 青山頂
青山頂 |
韓陵片石亭午膳 |
沿此路往菠蘿山 |
沿途風光 |
4. 下山支路口
山徑風光 |
山徑風光 |
5. 菠蘿山配水庫
菠蘿山為屯門區西北面的一座小山丘,海拔120米高,菠蘿山三面的山麓,內有多條客家原居民村落,包括南面的楊小坑村、西北面的良田村及新圍仔,東面則有河田村等,村民世代務農,其農地得屯門河谷地利而成良田,農作物豐收,故村落之名多取自與河水有關。
七十年代菠蘿山麓的各個村落及其農地,需要收地準備作大規模重建。1984年,具百年歷史的良田村,與其鄰近的新圍仔按鄉村條例要搬村。新村重置於屯門之東的九逕山西麓,部份村民遷入公共房屋。原址一大片農田山地,重建後成為現今的山景邨、良景邨、田景邨、新圍苑,和楊小坑錦簇花園,以及屯門工業學院(現為專業教育學院)等,只剩下河田村十多戶村民仍居住在菠蘿山上,而南麓的楊小坑村仍有部份原居民在居住。為保留舊原村民原有的權利,菠蘿山頂毗連青山附近的山坳地塊成為良田村原村民的墓園。
1982年,水務署在菠蘿山腰處興建了兩座配水庫服務於區內市民,分別為屯門北食水配水庫和屯門北海水配水庫。
涼亭 |
海水庫閘口 |
水庫圓形水缸 |
下山經河田村 |
6. 石排頭路
石排頭路終點 |
輕鐵石排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