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望夫賞紅梅
路線詳情 |
黃大仙地鐵站、獅子山公園、紀念亭、獅子山、望夫石、沙田紅梅谷。 |
起點交通 |
(1)黃大仙地鐵站 (2)巴士路線1、2B、7M、11K、103等。 |
終點交通 |
(1)大圍火車站 (2)經世界花園站巴士路線(新界方向): 81C, 81M, 85, 86C, 87A, 88M, 89B, 170, 182, N281 (3)經世界花園站巴士路線(九龍方向): 80, 81C, 81M, 85, 85B, 86A, 86C, 87A, 87B, 88M, 89B, 170, 182, N281 |
全長約 |
約8公里(如不登上獅子山頂,則長度約為4公里。) |
需時約 |
約6小時(如不登上獅子山頂,只需約3小時。) |
難度 |
地形圖
行程表
民間相傳九龍過去有九條龍為患,所以上天派了一隻獅子下凡鎮壓。現時的八仙嶺就是收拾了其中八條龍,餘下一條則被獅子壓着在腳下,而那一隻獅子就是現在的獅子山,那麽被壓着的第九條龍就是九龍山。
獅子山為九龍和新界之天然分界線,主要是花崗岩結構;山嶺的北面為大圍、南面為樂富和黃大仙、東面為雞胸山和慈雲山、西面為筆架山(與之隔着九龍坳)。獅子山的山嶺由東至西伸展,高而狹長。其北面坡度較為平緩,但南面則十分陡峭,山頂一帶更是一片懸崖峭壁。山頂一帶約可分為三個高峰,三峰高度相若。在山的北面和西面都有正式的路徑上山,連接山頂及麥理浩徑第五段。不過因為部分路段較為危險,遊人緊記量力而為。
1. 獅子山公園
有兩條路選擇: 1. 從獅子山道登山路口起步。2.進入獅子山公園, 從公園內的小徑登山。
獅子山道登山路口 |
登山路徑 |
2. 支路口1
接從獅子山公園登山小路 |
登山石路 |
3. 支路口2
在涼亭休息, 考慮登獅子頭與否。不登山則直接選往望夫石小路。
涼亭 |
登獅子頭路經風雨亭 |
續登獅子頭 |
山路崎嶇 |
登獅子頭 |
循原路返回路口2 |
返回涼亭循此路續往望夫石 |
路徑 |
4. 支路口3
往望夫石路口 |
路徑 |
5. 望夫石
獅子山郊野公園的地質主要由塌積岩(Colluvium)及火成岩組成,望夫山是稱為突岩(Tor)的花崗岩風化岩體,而望夫石原為一塊巨石,其節理因受風化崩解而形成直立的石柱或石塊。
山峰上的這塊大石約有15米高,似人的身軀,此大石上有兩塊石,一大一細並排而立,造形狀似婦人背着孩子,「母親」的頸部和「孩子」是源於岩石的水平節理,而身體部份則為垂直節理而形成,母子迄立在山峰上,遠望山下沙田區城門河、沙田新市鎮一帶。望夫石微曲身子,動也不動,形態流露着盼望。望夫石是這個地區的觀光熱點,也是香港民眾郊遊遠足的常到地方。
相傳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妻子產下女嬰後,不幸因病逝世,留下女嬰,幸得鄰舍一婦人亦產下了麟兒,可憐該父女的遭遇,願意為女嬰哺乳。轉眼數年過去,兩孩已經6、7歲,青梅竹馬相處融洽。不久女童的父親積勞成疾去世,孤女亦成為童養媳,長大結婚與夫育有一對兒子,一家樂也融融。可惜好景不常,某年天旱,稻穀失收,丈夫為求生計,被迫捨下妻兒與同鄉出洋謀生,誰知一去不返,音訊全無。妻兒生活淒苦,但是仍然期望有朝一日能夠一家團圓,因此婦人每天手抱幼子背着長子,攀登山崗遙望遠海,冀盼夫君歸來,日日如是,風雨不改。母親悲哀地說,丈夫何時會回來。有一天,三母子如常登山守望時,突然遇上狂風大雨,雷電交加,三母子突然在天崩地裂中消失於世上,但是他們站立的位置郤出現了一塊巨石,形態極似失蹤了的三母子。有傳說是其深情感動蒼天,故此將他們化成石頭永守山崗,而這個哀怨動人傳說亦漸漸廣泛地流傳開去。
近望夫石 |
望夫石 |
下山往紅梅谷 |
繼續下山 |
6. 紅梅谷
紅梅谷內有很多紅色的水楊梅,紅梅谷因而得名。 紅梅谷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期間,曾經是香港熱門的郊遊地點之一,直至現在,該處也是一個郊遊地點,設有燒烤野餐地點及自然教育徑。
紅梅谷 |
燒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