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峰勝景下松林
路線詳情 |
沿薄扶林水塘道逆走爐峰自然步道(爐峰是太平山的別名),在爐峰峽沿盧吉道直入環山道,可俯瞰維港景色。若沿夏力道順走環山道,有壯麗的飛瀑,路盡處為小花園。沿克頓道而下,見山丘松林廢堡,逾百年的松林炮台,戰爭的痕跡至今猶在。港島徑是尋界石、訪學府,以及研究港島歷史地理及自然景物的好地方。 |
起點交通 |
薄扶林公眾騎術學校 (KK048647) |
終點交通 |
香港大學,大學道 (KK053668) |
全長約 |
8公里 |
需時約 |
5.5小時 |
難度 |
互動地圖: 按下圖再按相機便可觀看實景相片
互動地圖
路線橫切面圖
地形圖
行程表
在開埠初期,香港市民食水來源主要是來自附近的山澗溪流或自行開鑿的地下水隨着城市發展,人口急劇膨脹,這些原始的供水方法開始不勝負荷,而且井水亦易受污染,引致痢疾">痢疾,開拓水源遂成為當時香港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1859年10月14日政府毅然懸賞1000英鎊,尋求解決食水問題的方案,並打算撥款25000英鎊作為該項水務計劃的經費。 1860年2月29日,當時任職英國皇家工程部的文員羅寧(S.B. Rawling)建議利用薄扶林谷的形勢,蓋建水壩攔截薄扶林雨水以供民飲用。最初的建議包括一個3,000萬加侖的儲水庫、一條直徑10吋從薄扶林水塘經羅便臣道到般含道長17,400英尺的引水管、兩個儲水池,以及連接儲水池的輸水系統,並設立30個供水點和125個滅火龍頭,擬價格為23,417英鎊。 政府在初步接納建議後,於1860年7月10日正式通過法例,由政府負責向市民提供食水。但為節省開支,政府將建造費用多次削減,以致水塘的容量從原先擬建的3000萬加侖大減至200萬加侖。 第一個薄扶林水塘終於1863年竣工,成為香港首座儲水庫。雖然水塘落成,但由於水塘的容量太小,根本不能解決食水問題。因為根據當時的估計,全港每天的用水量為50萬加侖。因此水塘在建成後,便馬上要進行水壩加高及擴建水塘的打算。後來,工程師威爾遜提出可在原址上游興建第二個水塘以提升儲水量。政府採納這建議,擴建薄扶林水塘工程於1877年竣工,儲水量增加至6800萬加侖。而集水區則擴展至416英畝,水塘輸出的流量每天可達200萬加侖。雖然水塘經過擴建,但亦未能完全解決香港食水的需求問題。政府因而興建第二個水塘大潭水塘。
1. 薄扶林公眾騎術學校
薄扶林道 |
巴士站 |
薄扶林水塘道. |
爐峰自然步道 |
遠眺爐峰峽 |
洗手間 |
2. 公路支路口1
上坡路徑 |
山頂指示牌 |
涼亭及座椅 |
石牆樹 |
3. 爐峰峽
接爐峰峽 |
沿盧吉道前行 |
觀景台 |
休憩設施 |
4. 公路支路口2
高西郊遊區 |
沿夏力道接克頓道前 |
轉左往松林廢堡 |
松林廢堡歷史徑 |
涼亭及洗手間 |
下坡路徑 |
5. 龍虎山
下坡路徑 |
克頓道休憩處 |
6. 大學道
校長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