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技法
學草書的困難在於能默寫出草書的結體(字法), 草書不是將楷書寫草些便可, 它是另一套中文字體, 要背熟結體須花好些時間及精力, 利用一些能易於記誦的詩歌口訣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的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右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
現存《草訣百韻歌》是明韓道亨於萬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書寫的。《草訣百韻歌》是把比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來,找出它的結體和行筆中的某些規律,編成五字一句的韻文,以便於記憶。例如把不易區別的字並列,指明差異之處,如第三行「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指明草寫部首「水」和「言」的差異在於「水」部首有一點,而「言」部首只空挑一筆。